萧瑞从书墨香斋出来,在古文化街上四处转悠,一会儿蹲在卖古钱币的摊位前看看,一会儿又跑进卖手串的店铺看看......
萧瑞和柴修在古文化街也混了四五年了,自然有些人认识他们。
话说萧瑞刚站到一个卖核桃的摊位前,就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萧瑞回头一看,是王哥。
王哥,大名王建新,28岁,打上完初中、技校毕业就在古文化街混,白手起家从小做到大,如今身家不菲,经营一家古玩店,名字叫博古斋,名字起的大气上档次。
博古斋在古文化街上的店面里算是面积数一数二的大了,经营项目比较复杂,从青铜刀剑到瓷器瓦罐,从古钱币到蛐蛐罐,只要有利润的东西,王建新就收。
萧瑞一见是王哥,笑着打招呼。
萧瑞和王建新熟识是因为王建新经常往宁老爷子的店里跑,有时是请宁老爷子帮忙看看东西,有时纯是无聊,找老爷子闲聊,一来二去的,就和经常在书墨香斋的柴修和萧瑞熟了。
王哥也是一脸笑容:“小瑞啊,有日子没见你小子了,在这看啥呢?”
萧瑞拿起一个核桃,示意他在挑选核桃呢。
王哥一看,说道:“天怪热的,别跟这耗时间了,走,去我店里喝点茶,跟哥哥聊聊。”
王哥没有明说,但是他和萧瑞都知道,能摆在街上让你随便看的东西,百分之百没有好东西,这个没有好东西到不是说东西就是假的,而是没有啥收藏投资价值,没有利润可赚。
萧瑞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萧瑞可是刚刚重生的,上一世的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来过古文化街了,故地重游萧瑞还是逛的有滋有味的。
萧瑞摇摇头,看来这街是逛不成了,只能下次再来了,说道:“王哥,走着。”
萧瑞跟着王哥一起朝博古斋慢慢悠悠地走去。
“王哥,最近下去收东西没?”萧瑞问道。
王建新的博古斋里的东西分成几类,一类是王建新从农村收上来的,这是王哥店里东西的主要来源,一类是有人上门寄卖的,还有一类东西的来路就比较见不得光了,但这最后一类东西王建新卖的少,而且从来不摆在店里,只卖熟客。
“去了一趟河南,昨天才回来的,收了一些东西,但是好东西这趟没见到。”王哥摇摇头,似乎对这次去收东西的成果并不满意。
“王哥,你这是见的好东西多了,眼光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萧瑞笑嘻嘻地奉承王哥一句。
王哥嘿嘿一笑,算是默认了萧瑞的话。
王建新从技校毕业,十八岁开始在这古文化街上混,先是摆地摊,一点一点积累,后是租了一家小店面,再到后来买了一个店,取名博古斋。
王建新刚进古玩行的时候,没人教,他就买书自己学,不过那时有关古玩的书也不多,他就找机会,遇见懂行的人就立刻求教,尤其是一些大学的教授,行里的专家。
王建新对学校教的东西不开窍,但对古玩有兴趣,眼光还特别好,这人对啥事有兴趣,那离成功就不远了,况且他还有一定天分。
开头的几年,王建新一有时间就跑去河南啊,陕西啊,等一些古都收东西,铜钱、古玉、瓷器瓦罐等等,只要是值钱的老物件,他都低价收回来,人勤快,又实在,在古文化街几乎没人不认识,就这样没有几年,王建新在古文化街打出自己的名号。
按理说做古玩这一行的大多数人都很狡猾,否则不容易赚不到大钱。可是王建新恰恰相反,他就是个实在人,反而为他赢来了一个好口碑,他卖出去的东西都是真东西,看不出来的一般不卖,很多有钱人都慕名来找他买东西。
有个大老板,直接给他一张一百万的现金支票,让他帮忙找点小玩意,放家里摆摆。
说是好朋友介绍他来的,这个人第一次来王哥店里和他聊聊了,第二次就把支票扔下走人了,统共见过王哥两次面,这底是多大的信任。
王建新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十年的打拼,在古董行里也算名不见经传了。
乱世的古董,盛世的黄金。
萧瑞清楚随着越来越多的富豪诞生,很快就会迎来一波全国范围的收藏热,这股风,最少刮十年,而且好东西都是有价无市,稀世的古董就那么几件,人家收藏起来了,你就算拿出再多钱,也没有人卖不是,有钱难买心头好。
萧瑞和王建新两个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博古斋。
王晓玲见王建新出去没一会儿就带着一个有点小帅的高中生模样的男青年回来,就迎上来,问道:“王哥,你不是找宁老爷子聊天去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哈哈,我在街上遇见了我一个小兄弟,萧瑞,我们有日子没见了,就把他拉回来陪我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