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位于河边的荷兰司令部也迎来了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光。小楼门口的草坪上,周南让人将桌椅搬到了这里,可以一边聊天,一边享受凉快的微风。
位于赤道的坤甸从来不会刮大风,这里的气温炎热,湿气大,像周南这样没有习惯炎热天气的人,在这里会觉得非常难熬。
奥黛丽和几个年轻的女孩也在凉亭那边闲聊,她们逗着一窝小狨猴,几个人都笑的非常开心。
狨猴可以说是最小的猴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几厘米,有些小的,跟拇指差不多大。女孩子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完全没有抵抗力,这几天,奥黛丽除了照顾周南,就是照顾这一窝别人送她的狨猴了。
今天的客人是来自孔教协会万隆总部主席团的一帮学者,所谓孔教,其实也就是儒教。不过在东印度群岛,几乎变成了一个宗教部门。
他们组织教徒定期以礼堂为主从事宗教祈祷、唱圣歌和学习经书等活动,传统节日、孔诞日的祭孔仪式,家庭互助、小孩教育、新人结婚公证和举办婚礼,老人故去的丧礼举办,慈善、赈灾等活动。
经费主要由教徒自愿捐献,社会捐款,政府少量的财政拨款。
孔教的发展很早,但是形成规模化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四十年前,他们在泗水修建了全国最大的文庙,从那以后,才屡屡召开全国性的大会,形成了一个正式的组织。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组织跟孔教一样,受到了东南亚华人的热捧,那就是三教会。所谓的三教会主要宗旨是弘扬三教(孔教,佛教和道教),创办人是曾经活跃在中华会馆的土生华人作家郭德怀。
但是由于三教会的组织架构比较分散,没有核心宗旨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大部分成员最终被并入了孔教。
郭德怀的侄儿郭谢卓博士成为了孔教第一任主席,并且在五十年代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都吸纳成为了成员。
但是六十年代的风波,让孔教没落了下去,后来甚至变成了一个不合法的组织。一直又到了几十年后,下个世纪了,才重新又被政府承认。
周南对儒学没有成见,虽然从儒学到儒家,后来变成了儒教,也变成了一个畸形的学术垄断团体,但是积极的作用还是有的。
后来的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个过程。只是因为伟人年纪大了,后来的运动失去了控制。
东南亚的华人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甚至更早就在这片土地繁衍的,他们遗留下来了许多古代的文化传统。
后世曾经有学者评价,明代文化东南亚,民国文化看湾湾,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周南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更多的迂腐和糟粕思想,将古人的东西就当做真理的固执。
比如他们就坚持儒教的正统,认为只有儒教才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传统,并且以此跟周南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
在美国的时候,周南就感受到了这种坚持,司徒老先生甚至因此还抨击周南是个固执的道家传人。
想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对于周南来说,非常艰难,这比改变整个南华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还要艰难。
在周南看来,儒学作为一种学说,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垄断了学术的通道,包括建立以儒教作为一种信仰,这些就不值得提倡了。
但是,想让他们这些人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最后周南干脆也不跟他们辩论,而是谈起了儒学和道家在西方的影响力。
“东方文化由于我们特有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并不受欢迎。从古希腊时期,西方跟我们东方就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他们以神学为思想主体,数学为干,将两个极端学科分成了两条泾渭分明却又相互联系的道路。这一点,是西方的优势,因为他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
“而我们东方,一直是以道家哲学体系为主体,儒家显学为干,走的是一条单腿行进的道路。所以,当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到今天这个时代,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科学学科的时候,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了。”
“我不想跟你们辩论儒学和道家思想哪个更深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